请注意!!“回避式沟通”也是一种家庭暴力

乐天心晴心理咨询乐天心晴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2日 11:02 阅读量 74

昨天正接待了一位前来咨询的家长,就顺势和同事谈起了家庭教育问题,不知不觉间话题就深入到了“父母回避型沟通对孩子的影响”。这个话题在微博以及各大社交平台都是长期火爆,有大明星揭露自己20岁以前长期遭遇父母的一言决断,也有大量网友纷纷自揭伤疤,叙说自己童年经历的家长回避式沟通。

在中国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回避型沟通是普遍现象,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遭遇到父母的模式与回避。例如当孩子对某件玩具或是其他东西有强烈的渴求并向父母提出要求时,家长都会以一句“买了没用”而回绝,或者想要出去游玩时,父母都会来一句“作业还没写完,又想去哪里疯去”。这种将自己摆在强势地位,施加自己的意见到孩子身上,漠视孩子情感需求的行为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回避型沟通。

在普遍的家庭观念中,父母都认为孩子年龄过小、经验少,从而避讳和孩子去谈及些情感或敏感隐晦的话题,同时很多父母都为孩子设定了界限与分工,他们的认知观念中孩子唯一的任务与想法就是认真读书,而家里内外的事情都应当由父母完成。也正是这种观念的隔阂,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间添上了一堵厚实的墙壁,父母对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合理诉求听不见、看不到。时间一长,孩子发现父母只会用沉默应付自己,就会停下向父母靠拢的脚步,拉开彼此的距离,很多父母都发现随着孩子的长大会和自己越来越不亲近,如果你们回忆一下,是否在孩子的成长中时常去回避沟通呢?

对孩子来说,父母每一次对沟通的回避和漠视都会在心灵上留下一道疤痕,次数多了,孩子知道去找父母无济于事,就会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也是青春期孩子叛逆性格的形成因素之一,如果父母能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回应情感需求,就能消弭彼此双方的隔阂。

回避型沟通带来的危害还不止如此。如果父母不愿意接纳孩子心声,不会向孩子表达情感,孩子也会逐渐形成回避型人格,变得自卑且胆怯。因为父母和家庭是孩子经验认知的主要来源,父母如何,孩子也会有样学样;父母的沉默,也会让孩子拙于情感表达,变得木讷、胆怯,并将这种状态带动生活工作中去,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交流障碍,惧怕社交,或是情绪波动激烈,易暴易怒。

现代的社会观念中将回避型沟通视为家庭冷暴力的一种,孩子长期处在这种家庭氛围下,心灵和价值观念会受到误导与偏差。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重这一问题,倾听孩子诉求,做到有效沟通。

一、高质量陪伴

陪伴孩子的过程也正是价值观念建设的阶段,父母在陪伴孩子时要注重方式,学会用心沟通,善于倾听。五岁的孩子就有简单的概念性认知,九岁的孩子已经能初步辨别是否真假,父母不能一直以长不大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而是要将他当作家庭的一员,听取孩子的意见,引导孩子逐步参与到家庭的建设中来,如简单的物件购置、出游计划,都可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去引导他们去接触。

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成熟的父母能够读懂孩子语言背后隐藏的情绪,能够听懂孩子的意思。同时要做到积极回应,对的意见给予赞许和认同,错的认知及时纠正,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与父母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方式,促进孩子心灵健康发展。

二、给予精神关怀

孩童阶段是对父母最为依赖的时段,也最为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家长要积极回应孩子的诉求,主动给予孩子精神层面的关怀。我们很多家长都停留在过去的观念上,认为只要给足够的物质保障就是关心孩子了,但对未成年孩子来说家庭的精神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家长要主动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在失意时给予安慰,在挫折时加以鼓励。家长要尽量参与孩子每一个人生重要节点,如生日、升学、获奖等等,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同时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孩子的想法与顾虑,以诚心交流,拒绝简单粗暴地斥责与否定。

写在最后: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要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诉求,让孩子在被尊重与有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在生活中,父母不要顾及大人的身份而羞于表达,也不要依仗自己的地位去搞“一言堂”,只有主动与孩子展开交流互动,参与到孩子的人生成长路,共同营造一段健康、和谐、温馨的亲子关系。@上海乐天心理


用户在乐天心晴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
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rightpsy@126.com

点赞

发表评论:

  • 乐天心晴小程序

    乐天心晴小程序

  • 乐天心晴APP

    乐天心晴APP

请扫码下载乐天心晴App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选择合适的咨询师,自助完成预约下单。或者加客服微信:letianclub
若要人工帮助请打电话:400-109-2007

立即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