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奖励机制才有效?很多父母一直在错用……

乐天心晴乐天心晴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1日 11:28 阅读量 107

01

最近闺蜜和我吐槽说,没想到孩子小小年纪,就和大人讲起了“条件”,让她感到颇为头疼。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闺蜜工作发生了调整,一时间忙得抽不开身,就让孩子姥爷每天帮着接送游泳班。

可没想到还没过几天的功夫,就闹出了大问题。

到了快上课的点儿,孩子就磨磨蹭蹭拖着不肯去,要么说天气太热,要么说太困还没睡醒。

姥爷看快迟到了,就“诱惑”孩子说:只要你去游泳课,我就给你买喜欢的玩具。

爷孙俩出门后,姥爷就在楼下便民超市,随便让孩子挑了个他喜欢的玩具。

头一天,得到新玩具的孩子,开开心心去上了游泳课,还算顺利。

可到后来,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去游泳课,几乎每天都要管姥爷要新玩具,不给买就哭闹。到最后,还“威胁”起姥爷:“你不给买新玩具,我就不去上课。”

弄得老人是一丁点儿办法都没有。

相信很多家长在奖励孩子上,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慢慢就会发现,越奖励,孩子越难管。

特别是当我们搬出这种“事先承诺”的奖励,孩子就会迅速失去对这件事的热情,变得功利性强,只为好处做事。

而这恰恰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

02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

实验在一所幼儿园里进行。

研究者把孩子随机分成三个组。

第一组叫“承诺奖励”组,孩子们会提前知道,如果用橡皮泥捏出老师要求的形状,就能获得棒棒糖和小贴纸。

第二组是“意外惊喜”组,当孩子们用橡皮泥捏好后,意外得到了奖励。

第三组是“无奖励”组,在完成任务后,他们没有任何奖励,但好在,也不知道其他组的获得过奖励。

两周后观察发现:

第二组的孩子坚持捏橡皮泥的时间最长,其次是第三组。最后才是第一组,坚持的时间才是第三组的一半。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承诺式奖励”,真的会消耗掉孩子原本的积极性和兴趣。

03

但很多父母却用“固定奖励”来奖励孩子的正确行为。

我之前在大街上看到两个男孩在争抢一个玩具机器人,旁边的爸爸说:“老大,你要让着弟弟,懂得分享的孩子可以奖励一根哈根达斯。”

这时,兄弟俩都把玩具迅速推给对方:“给你吧,我不玩了,我要吃哈根达斯!”

结果谁也不愿意碰玩具,结果玩具摔到了地上,由于碰到了锐物,机器人的手臂摔坏了一条。

爸爸有些生气:“谁扔的玩具,谁就不能吃冰淇淋了。”结果俩孩子又互相指责,说是对方扔的。

这位爸爸顿时心生一计:“谁爱惜玩具就能奖励一只冰淇淋。”哥哥马上冲到玩具旁,把玩具捧在手里。

这样一来,马上又引发了弟弟的争抢……

04

却用“随机奖励”奖励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你可以细想想,在之前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场景。

孩子在客厅里吵着闹着说要出去玩,于是很多父母就没办法了,偶尔用ipad这种神器安抚孩子。

当然,孩子很快会安静下来,沉浸在游戏和小视频的海洋里。

但是,如此一来,就等同于你用平板,奖励了孩子的吵闹这种行为。

当孩子下次又吵闹时,你再次拿出了平板……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孩子也许会想,要是我想玩游戏了,只要一吵闹就有平板玩了?于是,他也在不断地尝试。

等过了一段时间,家长觉得总看平板也不是个办法啊,视力下降的厉害,所以有时也不给孩子玩平板。

“随机奖励”,时有时无,但强化了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得不到平板就会更拼命地吵闹,直到家长乖乖拿出平板放在他面前,你想,这是不是激发了孩子吵闹的动力?

所以回过头来看,现在很多父母正在用最无效的方法奖励孩子的好行为,却用最有效的方法奖励孩子的坏行为,所以你就知道孩子为什么学习没自觉性了吧。

写在最后:

生活中,如果我们希望帮孩子养建立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比如自觉完成作业、按时睡觉、好好吃饭、自己洗漱等,就要把“固定奖励”机制变成“随机奖励”。

你奖励也不要放在最终的结果上,比如学习考了多少分,而要放在奖励过程上,比如他的内驱力的形成,好习惯的养成。

你之前还用过什么奖励孩子学习的好方法,欢迎留言给我!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晴APP主任咨询师  暮夏

作者:乐天心晴APP北京咨询师 暮夏

配图:乐天心晴APP 小晴

编辑:乐天心晴APP 小乐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用户在乐天心晴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
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rightpsy@126.com

点赞

发表评论:

  • 乐天心晴小程序

    乐天心晴小程序

  • 乐天心晴APP

    乐天心晴APP

请扫码下载乐天心晴App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选择合适的咨询师,自助完成预约下单。或者加客服微信:letianclub
若要人工帮助请打电话:400-109-2007

立即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