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晴天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9日 09:29 阅读量 320
到底什么是对抗“拖延症”最有效地办法?
“拖延症”是一种很普遍的“症状”,提到拖延症,大家往往会默默地会心一笑。
人们喜欢给白己贴上“拖延症”的标签,好像这样就能为自己做事拖延、逃避责任、偷懒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1、我是个有拖延症的人
叶宁认为自己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对很多事她会习惯性地拖到不能再拖了才急匆匆地赶着做,好在最后关头也能完成,也没有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虽说拖延症的后果一般不是那么严重,但对她的影响却很严重。在拖延做事的时候,她并不是心安理得地拖延,而是带着负罪感在拖延。
她对我说:“其实每次我都想早点开始、早些把事情做完,但是经常想着想着就去做其他的事了,时间大多花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克服拖延症?
2、对拖延症的心理解析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控能力不足,在能够预见到有害后果的情况下,仍然将计划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推迟到以后才去执行的一种行为。
在心理学领域中存在一种被称为“最后通牒效应”的现象。该现象指出,人们往往会将那些没有必要立即完成的任务拖延至最后期限才开始全力以赴地完成。
这种效应描述的就是拖延症的表现。当事情拖到不能再拖时,人们基本上也能完成任务。这也说明,设立截止日期有助于拖延症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去完成任务。
3、对拖延症的技巧
我们应该怎样克服拖延症呢?
技巧一:
找到让自己有激情的目标,培养责任感
我们之所以拖延,一方面是因为对于要做的事,内心是抗拒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件事不是那种能点燃我们的激情、真正值得马上去做的事。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实我们清楚拖延并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哪怕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也不会带来致命的危害,说白了就是有恃无恐。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真正让我们激情四射、全情投人的目标,培养出对结果负责的责任感。这种来自内部的驱动力才是克服拖延症的有效力量。
技巧二:
把事情做好优先级排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能做的事情太多了,那些眼花缭乱的选择分散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让时间不知不觉地被消耗掉。
拖延症的另一个表现是想做的事情太多,都想着尽快做完。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就那么多。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手头的事情按重要程度、截止时间、与外部的牵扯程度等排出优先级,最好列成清单,然后按清单上的排序一件一件地完成。这样就能克服因注意力分散、纠结等情况造成的拖延。
技巧三:
聚焦当下,集中大脑的资源,提高效率
拖延症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这个事做一点,没做完就放下了,转去做其他的事,导致没有几件事能完整连续地完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些没完成的事会一直放在心上惦记着,这样不但让自己有负罪感、焦虑感,还会占用大脑的资源,加重大脑的负担,造成做事效率低下。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聚焦当下,专注地做当前的事情,不要有太多的杂念,这样就能集中大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又快又好地把事情做完。
技巧四:
增加外部压力,通过压力来督促自己
我们之所以患上拖延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部压力不够,没有足够的压力来督促我们行动。根据布瑞克林定理,适度的压力水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耐力和身体活力,降低出错的概率。
这是因为在适度的压力下,人们通常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保持专注和冷静,同时也能够激发出潜在的能量和动力,使自己更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任务。然而,如果压力过大或过小,都可能会导致负面效应,如焦虑、疲劳、失去动力等。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持适度的压力水平,以更好地发挥我们的能力和潜力。
压力在适度的情况下是很有用的刺激力量,只要在一个人的承受范围内,压力就可以调动内在潜力、增强实力和自信心。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外部压力的方式来克服拖延症,比如设立截止日期、定时向相关负责人汇报、让亲朋好友定时检查等,这些都是很有利的督促力量。
写在最后:
拖延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要克服拖延症,我们可以找到让自己有激情的目标,培养责任感;
可以把手头的事情按重要程度、截止时间、与外部的牵扯程度等排出优先级,最好列出清单,然后按清单上的排序一件一件地完成;
可以聚焦当下,集中大脑的站源专注地做当前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还可增加外部压力,通过压力来督促自己。
用户在乐天心晴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
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rightpsy@126.com
乐天心晴小程序
乐天心晴APP
请扫码下载乐天心晴App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选择合适的咨询师,自助完成预约下单。或者加客服微信:letianclub
若要人工帮助请打电话:400-109-2007
已有评论 (0)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