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出来的厌学:当爱成为负担

乐天心晴乐天心晴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6日 13:17 阅读量 84

“管”出来的厌学:当爱成为负担

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长们总是希望为孩子铺设一条平坦大道,让他们能够无忧无虑地学习、成长。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原本应该充满乐趣的学习,竟然成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矛盾的导火索。尤其是当“管”这个字眼频繁出现在家庭教育中时,厌学情绪往往随之滋生。

近日,一位8岁孩子的母亲在电话中向我倾诉了她的困惑和无奈:“老师,我该怎么办?我的孩子已经开始厌学了。”她描述的场景,或许在很多家庭中都曾上演:孩子做作业拖沓,母亲在一旁焦急催促,最终情绪爆发,亲子关系陷入紧张。

这样的案例,在儿童心理咨询门诊中并不罕见。据统计,约43.6%的来访问题与学习有关,而其中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惰性,缺乏动力,而父母则因此感到焦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呢?在深入了解后,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厌学情绪恰恰是被父母“管”出来的。

首先,过度的管教会让孩子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当父母总是事无巨细地安排孩子的学习计划,甚至代替孩子完成作业时,孩子就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责任感和兴趣。他们开始依赖父母的督促和指导,一旦失去这些外部支持,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其次,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有些父母在督促孩子学习时,往往采用命令、指责甚至体罚的方式。这些做法不仅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反而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将学习与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厌学。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管”出厌学呢?

第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孩子参与学习计划的制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感。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允许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二,要改变管教方式。尝试用鼓励、引导等积极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最后,我想对那位8岁孩子的母亲说:请不要过于自责和焦虑。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引导他们,相信他们一定会重新找回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吧!




用户在乐天心晴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
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rightpsy@126.com

点赞

发表评论:

  • 乐天心晴小程序

    乐天心晴小程序

  • 乐天心晴APP

    乐天心晴APP

请扫码下载乐天心晴App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选择合适的咨询师,自助完成预约下单。或者加客服微信:letianclub
若要人工帮助请打电话:400-109-2007

立即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