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还怎么相信那些海誓山盟?——从心理学视角看出轨:背叛背后未被听见的“求救信号”

乐天心晴乐天心晴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5日 13:26 阅读量 23

叫我还怎么相信那些海誓山盟?——从心理学视角看出轨:背叛背后未被听见的“求救信号”

当承诺崩塌时,我们该责怪爱情,还是人性?
“我曾以为他是我的例外,可他的手机里藏着另一个人的晚安。”后台收到一条读者的留言,字字泣血。出轨事件曝光后,被背叛者最常问的三个问题是:
“他为什么背叛我?”“那些誓言都是假的吗?”“我还能相信爱情吗?”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想说:
出轨从来不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而是一段关系长期缺氧后的爆发。 理解人性复杂的底层逻辑,或许比简单谴责“渣男/渣女”更有意义。

一、出轨心理学:三个隐藏在背叛背后的真相

1. 情感需求的“错位投射”

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指出,成年人的亲密关系模式,往往源于童年与养育者的互动。

  • 焦虑型依恋者会通过不断索取承诺来确认安全感,却可能让伴侣感到窒息;
  • 回避型依恋者习惯用“独立”掩盖恐惧,却在关系平淡时通过出轨寻找“被需要”的错觉。
    当一方渴望拥抱,另一方却只给了一杯水,出轨便成了
    “情感错位”的极端补偿

2. 自我价值的“镜像危机”

人类终其一生都在通过他人的眼光确认自我价值。当一个人在婚姻中感到“被忽视”“无价值”时,出轨可能成为一种“自我救赎”的扭曲方式:

  • 职场失意的中年男性,可能通过年轻异性的崇拜重获掌控感;
  • 长期牺牲自我的全职主妇,可能借新恋情证明“我依然有吸引力”。
    背叛的本质,往往是对自我存在感的呐喊。

3. 逃避冲突的“心理退行”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长期处于高压关系中的人,大脑会启动“战或逃”机制。出轨者并非不爱伴侣,而是缺乏处理矛盾的能力

  • 他们害怕面对争吵后的冷暴力,于是选择用“新欢”转移注意力;
  • 他们无法承受“让伴侣失望”的愧疚感,于是用谎言构建虚假和谐。
    出轨不是选择,而是逃避的惯性使然。

二、海誓山盟的脆弱性:为什么承诺会失效?

1. 爱情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发现:67%的出轨并非源于性吸引力,而是情感联结的断裂。
当一方沉迷工作、另一方渴望陪伴;当育儿冲突取代浪漫约会;当“我支持你”变成“你为什么不理解我”……
曾经的甜蜜誓言,会在日复一日的失望中逐渐失声。

2. 神经科学的“多巴胺陷阱”

热恋期,多巴胺分泌让恋人产生“灵魂契合”的幻觉。但这种神经递质会在18-30个月后回归常态。此时若没有建立深度信任与共同目标,关系就会陷入“激情消退→寻求刺激→背叛”的恶性循环。

3. 社会文化的“双重绑架”

现代人既渴望“从一而终”的浪漫叙事,又承受着“自我实现”的个体化压力。当婚姻成为束缚,出轨便被包装成“追求真爱”的挡箭牌——这何尝不是一种集体潜意识中的认知扭曲?

三、重建信任:从“为什么”到“怎么办”

1. 背叛者:完成“心理断乳”

  • 停止合理化错误:别用“一时冲动”“她主动的”逃避责任;
  • 直面关系病灶:与伴侣共同梳理未被满足的需求,而非急于求原谅。

2. 被背叛者:区分“事件”与“自我”

  • 他的错≠你的差:出轨暴露的是关系问题,而非你不够好;
  • 设置情感底线:原谅不是目的,重建平等对话的框架才是。

3. 关系的“二次创业”

  • 引入“第三方视角”:婚姻咨询师能帮你们看见彼此潜意识中的创伤;
  • 创造“新记忆”:一起学习冲浪、参加亲密关系工作坊,用共同体验覆盖创伤。

爱情不是童话,而是成长的战场
出轨像一面镜子:照见人性的幽微,也照出关系的裂缝。但裂痕恰恰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当我们停止用“海誓山盟”绑架彼此,转而以“成长型思维”经营关系,或许会发现:真正的信任,不是永不怀疑,而是即便被刺痛,仍愿意伸出双手。

愿我们都能在亲密关系的修行中,学会爱,更学会如何被爱。

最后:
你如何看待“出轨是关系危机,而非人品问题”这个观点?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或思考。
为保护隐私,文中案例已做模糊化处理


用户在乐天心晴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
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rightpsy@126.com

点赞

发表评论:

  • 乐天心晴小程序

    乐天心晴小程序

  • 乐天心晴APP

    乐天心晴APP

请扫码下载乐天心晴App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选择合适的咨询师,自助完成预约下单。或者加客服微信:letianclub
若要人工帮助请打电话:400-109-2007

立即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