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心晴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 08:01 阅读量 29
上周咨询时,28 岁的林薇坐在我对面,语速飞快地说:“我最近效率特别高,上周连加 4 天班,把下个月的方案都做完了。同事都说我‘卷王’,但我觉得挺好 —— 忙起来就没时间想别的了。”
可说着说着,她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只是…… 我现在下班回家,打开门看到空房子会突然心慌,饭也不想吃,就想再回公司加班。明明任务都做完了,却总觉得‘还不够’,好像只有在工作里,才能确定自己‘有用’。”
林薇以为自己是 “沉迷工作”,但深入聊下去才发现:她所谓的 “忙”,其实是抑郁的一种 “伪装”—— 用工作填满所有时间,逃避内心的空虚、自我否定,可越忙,心里的 “洞” 反而越大。
很多人会把 “疯狂工作” 当成 “积极上进”,但两者的核心动机天差地别。就像林薇,她最初也以为自己是 “想拼事业”,直到出现这些信号,才意识到不对劲:
林薇说,她加班时从来没有 “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反而总在想:“如果我不做,会不会被替代?”
真正沉迷工作的人,会主动规划任务,累了会停下来休息;但 “抑郁性忙碌” 的人,是用工作 “躲事”—— 躲掉 “我不够好” 的自我怀疑,躲掉 “没人需要我” 的孤独感,哪怕身体已经发出 “累” 的信号,也不敢停。
之前有个来访者小陈,也是 “工作狂”,但他会严格区分 “工作时间” 和 “生活时间”:周末会陪家人爬山,加班到晚上 10 点就一定停。
而林薇呢?她的手机 24 小时不敢静音,哪怕周末在家,也会每隔 10 分钟刷一次工作群,生怕错过消息。她不是 “想工作”,而是 “怕停下来”—— 一闲下来,脑子里就会冒出来 “你没价值”“你做什么都没用” 的声音。
林薇加班后,会觉得 “更累了”—— 不是身体的累,是心里的空。她告诉我:“有天早上起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拼’,甚至想‘如果不用上班,我好像没什么想做的事’。”
真正的工作热情,是做完一件事会觉得 “有能量”;而抑郁性忙碌,就像 “用尽全力推石头上山”,推的时候没空想别的,一旦停下来,石头就会滚下来,把自己压得更狠。
(配图建议:简约图标 + 文字卡片,每个信号配一个小插画,如 “情绪过山车” 配 “笑脸变哭脸的箭头”,直观易懂)
如果你也常觉得 “只有忙起来才踏实”,可以对照这 3 个信号,做一次自我觉察:
林薇说,加班时她能 “暂时忘记不开心”,可一旦停下来 —— 比如地铁上、睡前 —— 就会突然情绪低落,甚至掉眼泪,觉得 “生活没意义”。
这是因为工作像 “情绪止痛药”,只能暂时麻痹痛苦,等药效过了,负面情绪会加倍反扑。
“如果这个项目没做好,我就是个没用的人”“同事比我升职快,说明我能力差”—— 林薇的自我评价,完全绑定在 “工作成果” 上。
正常的自我认知是 “我很好,工作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抑郁性忙碌的人,会把 “工作” 当成 “唯一的救命稻草”,觉得 “如果工作做不好,我就一无所有”。
林薇连续 3 个月失眠,要么凌晨 2 点还睡不着,要么早上 4 点就醒,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身体问题。
抑郁会通过身体 “说话”:比如莫名的疲惫、肠胃敏感、头痛、没胃口…… 这些 “查不出原因” 的不适,其实是身体在提醒你:“别硬扛了,该关注心里的感受了。”
不用急着否定自己,也不用怕 “我是不是真的抑郁了”—— 承认 “我现在有点累”,就是改变的开始:
林薇刚开始尝试时,特别不适应:“闲下来就心慌,总觉得‘浪费时间’。” 我建议她从 “5 分钟” 开始:坐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做,只感受 “呼吸”—— 吸气 4 秒,屏息 2 秒,呼气 6 秒。
慢慢的,她发现:“原来不工作,我也能好好待着,不会有坏事发生。”
“无目的时间” 能帮你打破 “必须忙起来” 的惯性,重新感受 “生活本身的意义”,而不是 “只有工作才有意义”。
“今天给妈妈打了电话,她很开心”“早上出门看到了好看的日出”“同事夸我今天穿得好看”—— 林薇开始每天写 3 件 “和工作无关的小成就”。
慢慢的,她发现:“原来除了工作,我还有很多‘做得好’的地方,我不是只有‘工作’这一个价值。”
这个清单能帮你 “解绑” 工作和自我价值,让你明白:“你本身就很好,不需要靠工作‘证明’。”
林薇现在已经学会 “合理工作”:每天 6 点准时下班,周末和朋友去爬山,睡前会读半小时书。她说:“我现在明白,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
如果你也总用 “忙” 麻痹自己,不妨停下来问自己:“我到底在躲什么?”
也许你会发现,你怕的不是 “工作做不好”,而是 “不敢面对心里的脆弱”—— 但其实,脆弱不可怕,承认 “我需要帮助”“我现在很累”,才是真正的勇敢。
希望我们都能:既认真工作,也好好爱自己 —— 毕竟,你值得被温柔对待,哪怕这份温柔,来自你自己。
#抑郁 #职场心理 #自我觉察 #心理咨询 #情绪管理
用户在乐天心晴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
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rightpsy@126.com
乐天心晴小程序
乐天心晴APP
请扫码下载乐天心晴App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选择合适的咨询师,自助完成预约下单。或者加客服微信:letianclub
若要人工帮助请打电话:400-109-2007
已有评论 (0)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