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 19:17 阅读量 190
了解焦虑是朋友还是敌人,先了解和区分两种焦虑状态——存在的焦虑和精神官能性焦虑。
当你感觉真正的活着时,会去觉察自己的存在以及伴随辨识能力而来的复杂人际关系,会忧虑自身的死亡,使之长期处在紧张状态,这些忧虑是巨大的超乎理性无法控制的——存在的焦虑,这种焦虑让人处于深度不安的状态中,人们觉察自己是脆弱的,为了处理这样的焦虑,每个人发展出自己特殊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奠定了家庭、友谊、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基础。当这模式不能适应最底层的焦虑时,就会去建立更多的行为模式,导致更多的焦虑,于是焦虑在循环中自行增长,无法控制,并且使人渐渐衰弱,焦虑也可能经由身体、头脑和情绪上的症状反映出来,成为精神官能性焦虑。
当个人不愿意去体验太多的本体焦虑,不是防备,就是转变为精神官能性焦虑,出现强迫思考,强迫行为以及其他成瘾或自我伤害的行为,大多数人情愿得精神官能症也不要跟存在的焦虑打交道,因为存在焦虑会出现孤立、无意义、心绪不宁、不满足或对生命产生疑惑的感受,面对它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必须接纳深深的不安全感才能面对它做一个完全的自己。带着存在的焦虑可能会感觉迷失方向不知此生所求,体验到底层的绝望感,于是生命失去色彩与强度,极端情形下,人会选择精神官能性的解决方法而变得忧郁,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值得努力,最常见的如睡眠障碍。
焦虑是存在的条件,没有焦虑就不会那么有活力与人性化,只有当焦虑变得严重,导致个人失去或阻碍生命的适应力,并且以精神官能症的特征出现时,才是病态的。如果未对两种焦虑有充分的了解与区分,盲目服用药物,就会变成不能容忍挫折、不能在身体或情感上稍稍经历痛苦的人。药物并不能让人了解真正的病因,还会使人对生命的感受变得迟钝,把人变得镇静与平庸,创造没有进步的和平,毫无意义的平静。(推荐大家看英国作家彼得.谢弗的剧作《恋马狂》)。
只要本体焦虑跟真实我保持联系,他就能加强我们的驱动力,让我们有力量自我表达与追求生命的意义,并为生命的乐趣添加香料。当一个人变得越来越依赖他人的认同时,本体焦虑会因为害怕失去生命的权威而转变成精神官能性焦虑。如果用化学药物治疗,我们要承担的是,除了把本体焦虑除去,也把生命的乐趣给消减了。为了在生命中扮演好的角色而放弃真我的人,也会丧失对生命的热诚,因为他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害怕冒险。引用圣经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赢得了安全,却失去了自己的灵魂(意义),他所得到的又有什么用呢?”
用户在乐天心晴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
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rightpsy@126.com
乐天心晴小程序
乐天心晴APP
请扫码下载乐天心晴App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选择合适的咨询师,自助完成预约下单。或者加客服微信:letianclub
若要人工帮助请打电话:400-109-2007
已有评论 (0)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