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所以家长不要焦虑,这话说得很“专家”

448148825448148825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23:29 阅读量 73

在生活中我很讨厌那些告诉你什么不能吃什么不能喝的人,即便他是所谓的专家。

而在孩子教育中,也有一些专家是我非常厌恶的。

就在刚刚认真拜读完了一篇由名字背后有一连串耀眼履历、成就的心理专家写的关于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焦虑的文章。

实话实说,内容写得很专业,学术中还能联系到实际,所以尽管文章很长,但我还是认真看完了。

简单归纳起来其实主要就是围绕如下两点写的:

1、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2、不要苛求、左右,要顺应孩子,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

尽管作者是写给焦虑着的每一位家长看的,但在我看来,更适合那些对孩子有无限期待且给予孩子各种逼迫教育的家长看和孩子已经辜负了家长的付出在家长看来是“失败者”的情况下看。

对前者而言,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只是追求成绩而牺牲或者束缚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长远来看弊远大于利,甚至会给孩子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

而对后者则是鼓励家长不要对孩子的未来丧失信心。

不愧是专业人士,旁证左引论述自己的观点,但这位作者犯了跟很多专家都一样的错误——拿自己还没上学的孩子举例。

怎么说呢,像这样的家长肯定是会被认为是成功人士、高知人士,多数人主观上就已经认定了出生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已经在很多方面“赢在了起跑线”。

所以当他们高谈阔论展示自己是如何看待、应对孩子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学习问题时,总会在一些事情的看**让我们这些孩子都已经很大的家长难以认同。

就比如最典型的“不要在乎成绩”这个问题。

即便是自己见过很多“样本”、做过很多的研究,甚至帮助过很多人成功走出了困境,但你都只是“观察者”的视角。

其实有些这方面的专家搞错了一个方向。

他们总是试图通过不同的样本去找到共性的问题。

例如孩子厌学、心理出现问题、亲子关系崩坏等等,专家们完全可以通过很多的样本总结、分析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原因”。

而且这些结论不但本身就已经有很多的专业理论作支撑(例如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类文章应用很多专业术语、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各种科学实验等等)且还很容易通过各种调查、实验得到验证的。

再配合几个实例,还是比较容易让普通人相信的。

但相信就能接受吗?

我就是那种相信但不太能接受的人。

首先在这种事情上,其实很多专家也会有“医不自医”问题,当一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道理”这种事情往往就失效了。

不少正在遭受孩子青春期折磨的家长应该都深有体会,关于青春期的处理问题,我想很多这些家长都能分享出非常多的经验,而且这其中还有些人还有能力可以直接帮助深陷其中的家长、孩子。

比如帮助其他家长跟他们的孩子进行疏导、沟通,帮助那些孩子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且效果往往还不错,受到了家长、孩子的一致感谢。

但这些家长在面对自己同样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时,自己所掌握的“十八般武艺”极有可能毫无用武之地——往往还没来得及张嘴都已经被嫌弃了……

专家就不会遇到这些困扰了吗?

可能有人会说专家会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其实不然。

能“解决”的很多时候其实是因为事情没有往糟糕或者是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比如同样是两个叛逆的孩子,一个孩子仅仅只是叛逆管束、父母的某些观念或者观点,但他却能自己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而另一个孩子则因为叛逆已经开始排斥学习、抵制学习。

对于前者,父母其实只需要管住嘴就行,但对于后者,如果父母只是单纯“管住嘴”是肯定不够的,专家在面对这些事情同样也得头大!

真以为专家的孩子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了吗?

事实上对很多表现出“无所谓”“没关系”的人而言,他们之所以会如此云淡风轻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有更多可以“抵御风险”的资源或者他们压根就没遇到这些问题而已。

但对普通家庭而言,则往往没有那个条件。

例如专家说只要孩子身心健康、乐观积极,父母只要如何关心关爱他们,他们的未来就会有无限可能,他们有能力支撑自己孩子在任何水平的学校提升、发展,但对普通家庭的父母而言呢?

专家嘴上的“顺其自然”,放在普通人身上,真的可能会失控。

所以每次看到只谈未来、只谈危害、只谈顺其自然的专家,即便是他有着一堆头衔的头衔,也会让我觉得很烦、很厌恶。

这些年我也认真学过、听过很多的课程,一直以来给我的感觉都是老师讲得的理论都很对,但有很多实践真的太脱离实际了。

当然,我不是反对大家去听、去学,否则我也不会一直去听、去学,我只是想提醒家长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切记不要照搬,要切记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改变孩子,其实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要改变孩子,往往都得先从改变我们自己入手。

在这条路上,没有捷径,甚至有些“坑”自己不踩一下都不知道也许其中另有奥义,专家的话要听,但更要思考,取其精华去其废话,慢慢来,别上头。

焦虑没什么可怕的,与其非要不切实际地消除焦虑,为什么不去试试接纳焦虑呢?

用户在乐天心晴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
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rightpsy@126.com

点赞

发表评论:

  • 乐天心晴小程序

    乐天心晴小程序

  • 乐天心晴APP

    乐天心晴APP

请扫码下载乐天心晴App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选择合适的咨询师,自助完成预约下单。或者加客服微信:letianclub
若要人工帮助请打电话:400-109-2007

立即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