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感到力不从心?极有可能是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在作怪

2021/11/2 13:32:08 李江瑶


人生于世,绝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自己专属的小世界内,人际交往是我们人生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我们获得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密不可分的朋友关系,以及事业上长足的进步,而有些心理不健康者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往往因为关系紧张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数不胜数。

上周末我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位来访者,他来咨询室的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希望可以对自己做出彻底的改变,希望可以恢复自己紧张的人际关系。

来访者描述:近期我感觉特别苦恼,因为近两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脾气变得特变暴躁,甚至有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心眼还没有女人大,我自己平时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和他人针锋相对,尤其是那些我心中不喜欢的人,我总是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

看见别人努力工作我就会想“你就是一个势利眼,除了会在领导面前做做样子还会干嘛啊?看到有同事升职加薪我心里就会酿苦水,之前从不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我现在会因为嫉妒心在背后嚼别人的舌根。”

我自己拥有的工作技能我特别吝啬和别人分享,因为我怕他人学会后超过我,现在的我很少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因为在我眼里除了那些和我亲近的人,好像都有一些“不顺眼”。

对待家庭同样如此,我如法无法完全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区分开,工作上的坏脾气、坏心情我总是会带给家人,我真的很苦恼,因为我知道自己的问题锁子,但是我就是无法做出改变,甚至可以说不知道怎么去改变。

人际关系交往是让很多人头疼的一个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事业的发展、工作的进步、成绩的提高以及心理健康,来访者描述的心境我想很多人都曾出现过,他所提到的嫉妒、自私、恐惧等等都可以归结为人际交往障碍。


那么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可以分为哪些呢?

自私心

过分关心个人的感受而忽略他人,在生活中秉承着“人人为我,我为自己”的处事理念,自我感过分强烈,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中的期望一旦达不到就会产生失落、愤怒等情绪。

自卑心和恐惧心

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得畏手畏脚,生怕自己做错一丁点事,在某些特定的社会交往场景下会表现出紧张、害怕、手足无措等情况,对人际交往存在恐惧心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交恐惧症”。

孤僻心

因为性格等因素,有些人会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世界里,他们拒绝和他人平等交往,他们拒绝和他人袒露内心,当生活中出现困难或者挫折时他们习惯性自我消化,而羞于向别人发出求助信息,当这些困难无法克服时就会出现焦虑等消极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嫉妒心

嫉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在工作中看到同期的同事升职加薪,看到朋友财源滚滚,看到和自己有交集的人超越自己时就会出现失落、不悦、痛苦、仇视、危机感,将自己置身于不断重复的消极情绪中。

越轨

这类人群总是以刺探他人的私生活为乐,他们甚至非常喜欢编造、传播一些莫须有的事,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可能仅仅只是通过看到别人痛苦来满足自己低层次的心理需求。

过分敏感

在生活中,你可能会因为别人一个不经意间的眼神、手势亦或是一句话语,而感到过分恐慌和不安;甚至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陷入焦虑,继而产生自我否定,认为所有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别人说的都是对的。


人际关系障碍产生的原因

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社会环境、工作学习压力、个人人际交往能力高低、家庭成长因素、个人性格等都是可能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但人际交往障碍的产生于人们交往的需求与动机密不可分,当个人对人际交往的期望与现实不符,易出现心理障碍。

如何完成人际交往障碍的修复?

真诚以待

在真诚面前,所有的人际交往手段和技巧都不值一提,想要拥有一段长久且良好的人际关系,那必须要以真诚作为基础,如果有和自身利益产生冲突的事件,不妨和对方坦诚以待,这样反而让对方绝对你是一个可信的人。

平等待人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渴望被认可、被悦纳、被尊重、被喜欢,但是我们要明白这些都是相互的,我们在苛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同时要首先做到尊重他人,喜欢是相互的,厌恶同样也是。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观察问题,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原则。

提升自我价值

我们说这个可能会略显俗气,但是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曾经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价值交换的过程,我们交往的动机多种多样,可能是为得到情感、物质或者其他,人际交往是一种投资,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价值,不论是情绪、能力还是金钱,要让对方觉得你值得交往,有了交往的初始欲望继而才能产生一段良好的关系。

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评价,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以免因为自我认知不准确而产生出现自卑、自负等问题。


最后

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如果你也被人际交往障碍所忧虑,不妨试试以上几种办法,但如果自我无法达到纠正效果,则再次建议寻找更加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在这里祝大家生活中处处有朋友,时时有真情。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专家咨询师白祯臻

作者:李江瑶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上海心理咨询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