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指被咬成了酱紫色!丨孩子的咬人恶习要怎么改?

2021/12/30 12:49:56 暮夏


布丁今年4岁多,平时他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十分招人喜欢。上周三,布丁妈妈去幼儿园接他回家。同班同学大力却哭着找到布丁妈妈说:“阿姨,我被布丁咬了,您看他把我的手都咬成酱紫色的了!”布丁妈妈看到后,很吃惊,连忙问:“布丁,你为什么咬大力?”布丁怒气冲冲地对妈妈说:“他抢了我的图画书,还拿走了我的彩笔,我生气了,所以才咬了他。”

吮吸、咬人、争抢等都是深深地埋藏在人潜意识里的原始本能。尤其,人在紧张焦虑的时候会要嘴唇或指甲,思考问题时咬笔头,都是这一种心理反射。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使孩子出现咬人行为。


01. 孩子出牙期敏感

当孩子半岁左右的时候,通常会长出牙。此时,刚出牙时口腔黏膜受到刺激,很容易发生牙痒痒的现象,不少孩子则采用咬东西来缓解。比如,会咬妈妈的手,咬妈妈的胳膊等等。

02. 语言贫乏

孩子在学会走路后,当他随着活动能力的加强,与人交往的需要也变得越来越强。但是由于孩子还不能完整表达自我需要,所以他会常常用推、拉、抢、咬的方式来博得别人的关注,以此来实现自我交往和表达的意愿。比如,对于一个2岁出头的孩子来说,当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如果其他孩子抢走了他心爱的玩具,他内心是焦躁不安的,就会用咬人行为来缓解内心的冲突。

03. 发泄不满情绪

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当他看到别人有咬人行为,那么他很有可能选择尝试。除此之外,孩子咬人还为了发泄不满。比如,当父母答应孩子周末带他去动物园,但是因为忙没有去时,孩子便会产生不满情绪,当父母回家之后,他就会用咬人的方式来进行宣泄。

04. 侵略或者过于兴奋

当孩子到了3岁以后,如果依然有咬人的习惯,我们基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侵略的象征,他用咬人来达到威胁别人的目的。也有的孩子在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时会咬人。比如,妈妈在逗弄孩子疯玩时,孩子过于激动,便会通过咬人的方式表达兴奋。


在明确了孩子咬人的原因后,父母要做的就是对症下药,并见招拆招。

01. 对待出牙期的孩子

面对出牙期的孩子,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软一点的小毛巾用来满足孩子咬的需求。此外,可以让孩子吃磨牙饼干,、啃苹果等环节这一特殊时期的需要。同时应多给孩子吃一些纤维较丰富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白菜、苹果、菠菜、雪梨等。

02. 对待语言贫乏的孩子

当孩子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时候,父母应耐心地教孩子用正确的句子来进行表达,引导孩子学会沟通。比如,当孩子发怒时,要让孩子明白有比咬人更好的表达方式。再比如,有时候孩子会因为喜欢对方而出现咬人行为,此时,父母就可以拉着孩子的手告诉他:“我很喜欢你,我想和你做朋友。”并与孩子一起演示,这样,孩子就了解了语言的功能,慢慢地学会用语言代替牙齿去交流。

03. 对待模仿或发泄不满的孩子

父母应明确地告诉孩子:“咬人是一种不良行为,爸爸妈妈、老师和其他小伙伴都不喜欢咬人的孩子。而且咬人还会伤害到别人,给别人带来疼痛。”父母应反复地对孩子强调这些,当看到孩子咬人时,应严厉地制止他,让他明白,父母不希望他这样做。

04. 对待侵略或过于兴奋的孩子

当父母发现孩子因过度兴奋而出现咬人倾向时,父母可以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让他玩安静一点的游戏,帮孩子缓解激动情绪。对孩子侵略性的咬人行为,父母要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教育,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有可能,要带孩子去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后果,以免向不良行为习惯转化。


写在最后:

虽然孩子咬人,大多属于婴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不归类于攻击行为。但如果是因为孩子品质方面的原因导致,家长就需要提高重视程度了,以免影响孩子不良性格的形成。了解更多儿童心理,请关注乐天心理咨询!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主任咨询师 暮夏

作者:乐天心理北京咨询师 暮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上海心理咨询哪家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