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入园焦虑吗?(二)

2021/9/23 11:12:59 暮夏


上期我们说到如何识别“分离焦虑”的问题。但要知道,解决问题还要解决在根源上。我们当家长的,还是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分离焦虑?这与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息息相关。


孩子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是迈向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可谓里程碑意义上的节点。这一过程中,引起孩子焦虑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1:巨大的关注落差

孩子在家中是被宠坏了的小王子、小公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中所有成员关注的重中之重,孩子也习惯了成为瞩目焦点的感觉。可幼儿园里他只是班级中几十个孩子中的一员,获得老师的关注是几十分之一,他们瞬间感到自己不再被重视了。

幼儿园有规则、有行为限制,要与别的小朋友共用或分享自己喜爱的玩具,做自己还不擅长的事情,比如自己如厕、吃饭、穿脱衣服、独立入睡……孩子在幼儿园里没有在家里过得舒适,经常遭受挫折,感到孤单和委屈。

原因2:认知上的自我为中心

3-6岁的孩子仍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前运算阶段”,此时思维的典型特征就是“以自我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判断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看待世界。所以他总感觉老师和同学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互动。

比如,他们觉得新奇好玩的玩具、漂亮帅气的衣服,如果此时别的小朋友说上一句“没意思,一点都不好玩、丑死了”,他们就会觉得感到委屈,甚至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不认同自己。

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是很容易感觉“被伤害”的,陷入孤单无助、却又不知道怎么办的复杂情绪中。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种情绪时,就会采用大哭大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方式,有时候又会表现得郁郁寡欢,干什么都没兴趣。


原因3:放大了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指的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初的情感联系,发生在婴儿和经常与之接触的、关系最密切的成人之间。

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孩子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能顺利的和陌生人打成一片。在上幼儿园时,他们通常在几周内就能对新环境适应的良好能力。

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并未对父母产生真正的依恋,所以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这类孩子不会用哭闹来反抗,而是安安静静的度过分离期。

反抗型依恋的儿童与家人的分离状态会让他们陷入极度痛苦中,对父母的态度很矛盾,既想与父母亲近,又在父母亲接近时拒绝和反抗。这类孩子入园后极易出现焦虑症状,而且通常会很严重。

研究表明,依恋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情感、性格、社会行为以及对人的态度,回避型依恋的儿童极易成长为具有反社会性和攻击性行为的个体。

原因4:传递给孩子焦虑情绪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很多家长的焦虑情绪往往比孩子还严重。他们早上送走孩子,自己在家里或办公室里,也会心不在焉,总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冻着、热着,会不会饿着、渴着,是不是欺负了别人或被别人欺负……


等下午接上孩子又是一路盘问,“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小朋友喜欢你吗?今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能吃饱吗?”这种焦虑情绪会直接传递给孩子,不但不能降低孩子的焦虑,还有可能加重孩子的焦虑程度。

但幸运的是,万事皆有解,消除孩子入园焦虑是个技术活。如果你也头疼这个问题,可以交给我们的心理专家,给你最专业的建议!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主任咨询师  暮夏

作者:乐天心理北京咨询师  暮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上海心理咨询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