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重复行为,该怎么办?

2021/11/22 11:33:55 暮夏


妈妈发现,3岁的盼盼总是非常喜欢重复地做同一件事,比如盼盼拉着妈妈反复玩一个已经玩了很多次的小游戏,当妈妈拒绝她的要求时,盼盼还是固执地一定要玩。

最近,盼盼学会了一套手指操,她总是要求妈妈和她一起做,妈妈忍不住抱怨:“做来做去的,也就这几个重复动作,都玩多少次了,怎么就玩不腻呢?这到底是有什么好玩的?”

在妈妈看来,盼盼重复做一件事情,显得非常没有意义。同时,妈妈还担心盼盼的这些重复行为是不是出于某一种心理疾病。因此盼盼妈妈找到了我,想问个究竟。


我给她做了如下的解释:

大多数2到3岁的孩子总是喜欢反复做一件事情,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该阶段孩子的共同特点。那么,孩子为什么总喜欢重复做一件事?这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水平有关。

首先,低龄孩子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无法像成人一样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他们只有重复多次才能在头脑中形成记忆,成为随时可提取的知识。

其次,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只有在重复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在进行一种重复行为之后,某些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比如,会唱几句儿歌了,会玩滑板车了……因此也证明了孩子的重复行为是其重要的学习方式。

最后,重复行为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独立,从而获取心理上的一种安慰和满足感。


对孩子的重复行为,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反复练习,才能完善孩子的心理感觉过程。随着孩子心智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他们自然不会再反复做这些单一的事情。因此,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不必过于担心。相反,父母可以利用孩子这一阶段的认知特点,教孩子学一学各方面的知识,这样往往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1.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当看到孩子的重复行为时,父母不要抱怨和懊恼,而应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不断地去重复。父母可以借此机会,趁热打铁教给孩子一些知识。

比如:当孩子重复一个词语时,父母可以用这个词语组几个句子说给孩子听;当孩子重复玩一个游戏时,父母也可以告诉孩子此游戏中涉及的知识;当孩子重复一个动作时,父母甚至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可以锻炼到他哪里的肌肉。

02. 反过来向孩子提问

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他们偏爱重复那些自己喜欢或者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听故事,当孩子反复地要求父母讲同一个故事时,父母要耐心地讲给孩子听,之后可以针对故事向孩子提问。

以《龟兔赛跑》为例,父母可以问一问孩子:“为什么兔子跑得那么快,还会输给慢吞吞的乌龟?”然后借此机会给孩子讲一讲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骄傲导致失败的道理。这样的亲子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成就感,还能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03. 留出空白,让孩子“预测”

很多孩子经过一定的重复行为,已经对某个故事了如指掌,而且在与父母的共同活动中,他们非常享受自己能“预测”后面情节的过程。

此时,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故意不讲后面的情节,而是让孩子补充完整,或者故意说错,让孩子进行纠正。虽然对后面情节的补充,孩子未必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可以锻炼他们的记忆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04. 进行扩展

父母可以抓住孩子重复的机会,进行一定的知识扩展。比如,孩子总喜欢扔毛绒玩具,父母可以换成其他物品让孩子扔,比如乒乓球、皮球等,借此机会让孩子认识更多的事物。


写在最后:

“重复”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妨多付出一些耐心和爱心,陪伴孩子一起重复,在重复的过程中与孩子一起享受乐趣。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面对孩子的重复行为,父母一定要给予肯定,积极配合。

比如,很多孩子喜欢盯着一个问题不厌其烦地问,这说明他可能没有弄明白或者特别想知道答案,代表孩子有着很强的求知欲,父母应该为孩子的好学精神感到欣慰,并积极地进行鼓励。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乐天心理!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主任咨询师暮夏

作者:乐天心理北京咨询师 暮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上海心理咨询哪家靠谱